资产规模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不良贷款率持续下行……2025年上半年,贵州银行以一份“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业绩答卷,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活力。
(相关资料图)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与行业净息差普遍承压的挑战,贵州银行依然保持稳健经营,这份成绩来之不易。该行始终秉持“用心的银行”服务理念,构建覆盖公司金融、零售银行、小微普惠、金融市场和资产管理等多领域的业务体系,通过稳健的资产负债管理、审慎的风险管控和持续的数字化转型,在实现业务规模稳步扩大的同时,推动盈利能力提升和资产质量优化,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经营智慧。
净息差逆势回升,规模与效益协同增长
2025年上半年,贵州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表现突出。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该行通过精准优化资产结构、有效控制负债成本,成功实现净息差逆势上升,同比提高0.22个百分点,达到1.90%。
这一关键经营指标的提高,带动了利息净收入显著增长。上半年,贵州银行利息净收入达49.18亿元,同比增长13.25%,占营业收入比重也从上年同期的72.5%提升至80.6%,成为推动全行盈利增长的核心引擎。在此基础上,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1.02亿元,同比增长2.26%;净利润21.29亿元,增长0.31%,盈利能力保持稳定提升。
业务规模方面,贵州银行也保持稳健发展良好态势。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突破6000亿元,达6037.47亿元,较年初增长2.33%。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3643.47亿元,增长4.97%;吸收存款3927.31亿元,增长4.73%,存贷业务呈现均衡发展格局。从贷款结构来看,公司贷款及垫款余额3056.39亿元,占比83.88%;个人贷款及垫款余额499.81亿元,占比13.72%。
在实现业务增长的同时,贵州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优化。截至报告期末,该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69%,拨备覆盖率提升至331.87%,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中,公司贷款不良率压降至1.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主要行业的不良率均实现不同程度下降,充分体现了该行出色的风险管控能力。
服务区域发展,支持“四化”建设显担当
作为深耕黔中大地的区域性银行,贵州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社会的支持。
贵州银行亦始终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核心战略,紧密围绕贵州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等“四化”建设重点项目、特色产业和优质客户,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实际行动诠释“用心的银行”的服务理念。
在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方面,贵州银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支持新型工业化贷款余额达361.99亿元,累计投放124.27亿元;支持新型城镇化贷款余额1498.14亿元,累计投放130.33亿元;支持旅游产业化贷款余额230.01亿元,累计投放37.23亿元;支持农业现代化贷款余额324.11亿元,累计投放98.83亿元。聚焦供应链全产业链,围绕省内磷化产业、医药配送、白酒、特色农业等重点领域,沿着产业链延伸做好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金融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领域成效显著。贵州银行紧密结合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特点,优化信贷政策和流程,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宽金融渠道和网络、加强风险防控和监管协调,进一步提高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报告期内,累计投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188.64亿元,服务客户1.85万户;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40.67亿元,服务客户5.85万户。在乡村振兴方面,该行通过219家营业网点及2000多个惠农站点,构建起金融服务乡村的桥梁,聚焦保障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和12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截至6月末,该行农业现代化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2.21亿元至324.11亿元。
机构合作模式创新取得突破。贵州银行积极探索服务机构类客户的新途径,聚焦财政、社保、住建、政法、教育和医疗等重点领域,深度参与地方重点项目建设和民生工程。截至报告期末,全行机构存款876.11亿元,较年初增长10.31%;机构客户18513户,较年初增长2.19%。
消费金融支持内需市场回暖。贵州银行围绕“食用行娱购”五大生活领域,积极开展信用卡消费分期等活动,与知名商家合作深入拓展场景消费。截至报告期末,消费金融资产余额367.65亿元,较年初增长11.56亿元,有效激发了居民消费潜力,助力地方消费市场复苏。
通过上述扎实有效的工作,贵州银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金融动力,生动践行了“用心的银行”服务理念。展望未来,贵州银行将继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深化数字化转型,做好“五篇大文章”,朝着“成为中国最用心的一流区域性银行”的愿景稳步前行,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金融力量。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