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界面 图/华夏时报截图
延误险也能“开盲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近,航旅纵横一款9.9元的“惊喜数字”精准延误险不但没玩出惊喜,反而引发吐槽。
有消费者发帖称,在航旅纵横App值机时弹出“有延误险”的提示,只需9.9元,延误17分钟可以获赔300元。但当其航班延误想要获取理赔时发现,该延误险必须是延误17分钟整才能赔付,延误多一分钟(18分钟)或者少一分钟(16分钟)都不行。
8月27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航旅纵横客服渠道获悉,近期部分用户反馈该产品影响了自身的出行体验。对于用户的相关反馈与建议,航旅纵横高度重视,已及时联系保险公司下架该产品。
飞机延误险,原本是一种很常见的保险。诸如“延误超过2小时赔120元”“延误超过4小时赔300元”等理赔模式,已被不少乘客所熟知。但很明显,航旅纵横推出的这款名为“惊喜数字”的精准延误险,则是不走寻常路,硬是把正常的保险玩成了“9.9元开盲盒”。它带给消费者的不是“惊喜”,而是“惊吓”,不仅偏离了延误险本身的初衷,也把平台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具体来看,如此异化的“延误险”,其实存在着双重走偏。其一,将延误时间与一个随机确定的数字挂钩,实际使得理赔概率接近于零,几乎丧失了风险分担的意义。正如有专家指出的,这已然近似一种博彩游戏,失去了保险产品该有的严肃性。
其二,在销售上,也有明显的刻意误导之嫌。如投保页面通过鲜艳的色调吸引眼球,“300元”以红色加大加粗字体突出显示,“15分钟”和“9.9元立即参与”也被放大处理。但对消费者而言最关键的限定条件——“=”和“整”字却使用了相对较小的字体,且颜色与背景对比不明显。这样的设计,很难说是无心之失,而更像是对消费心理的精准拿捏,刻意让消费者“入坑”。
此事引发热议,更在于涉事平台的特殊身份。公开信息显示,航旅纵横激活用户超1亿,其主体公司更具有国资背景,今年7月还上线了“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在公众认知中,这类“国家队”大平台本应是行业规范的标杆,能承载更高的服务期待。然而,“浓眉大眼”的大平台却推出了这么一款游走在博彩边缘的奇葩产品,这难免放大消费者的失望感。
按理说,这类平台在产品上线前,理应有更严格的内部审核流程,既需严肃评估产品是否符合保险监管要求,也需周全考量是否与自身的身份相匹配。而这般“逗你玩”般的精准延误险得以面市,无论是因为审核把关的缺失,还是为了短期流量与收益而不惜“剑走偏锋”,都会伤害到平台公信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举不仅有损平台声誉,也可能连累正规延误险甚至互联网保险的公信力。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大众对于一些保险产品本就有“水很深”的疑虑。特别是已有诸如“首月0元”“免费领取”等诱导式营销保险被监管部门叫停的教训在先,如今航旅纵横推出这般“精准延误险”,恐进一步损害公众对互联网保险的信任度。
争议之下,这款槽点满满的“延误险”已被下架处理,这算是“悬崖勒马”。但是,它究竟是如何上线的,又到底给多少消费者造成了误导和损失,也该有个明确的说法和交代,而不能仅仅是“下线”了之。
无论如何,服务业归根结底是基于信任的行业。平台的产品创新当致力于创造新的价值,而不是给消费者设计新套路。航空公司、旅游平台、保险服务,这些都与人们的出行安全和生活品质密切相关。相关经营主体该少些套路,多些真诚。
撰稿 / 重舟(媒体人)
编辑 / 柯锐
校对 /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