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机警理财日报》作为南财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理财通的金牌理财专栏,目前细分了现金、纯固收、固收+期权、固收+权益、混合、权益、衍生品七大类,已实现对银行理财市场的每日追踪。为了进一步反映银行理财行业发展现状,南财理财通课题组增设机警理财周报专题,力求及时准确研判理财行业趋势、洞悉理财产品表现,以期为银行理财行业转型发展带来参考价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市场回顾】
上周债市超预期回调,资金面整体均衡偏松。8月15日DR007加权均价为1.48%;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至1.75%。股市方面,A股主要指数强势拉升,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深证成指周涨幅分别为8.58%、5.53%和4.55%。通信、电子、非银金融板块周涨幅居前。
【破净情况】
破净产品数量处于低位。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17日,理财公司共有25,210只存续公募理财产品,其中141只累计净值低于1,银行理财综合破净率为0.56%。权益类、混合类理财破净率分别为35.71%和4.8%;固定收益类公募理财破净率为0.28%。
各期限人民币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破净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其中,1—2年期限和3年以上期限产品破净率稍高,分别为0.71%和0.57%。
【新发情况】
产品数量: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32家理财公司上周(8月11日—8月15日)合计发行了433只理财产品(同一产品登记编码下不同份额合并计算),股份行理财公司产品发行量居前,光大理财发行了39只,兴银理财发行了30只,信银理财发行了29只。
产品特点:理财公司上周新发产品仍以R2(中低风险)、封闭式净值型、固收类公募型产品为主,混合类产品发行数量为4只,占比1.8%,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无新发。
产品定价:上周,除3—6月、3年以上期限产品定价出现回升外,其余期限产品定价均有所下行。其中1—2年、2—3年期限产品定价跌至2.80%以下,1月以内期限产品定价重回2%以下。相比之下,3年以上期限产品定价显著回升,达到2.55%,但仍低于6—12月、1—2年、2—3年期限产品的定价水平。
产品策略:值得注意的是,上周,兴银理财发行了一款固收增强产品“丰利兴动睿享3M持有期目标红3号(吉兴款)”。该产品为“固收+”产品,风险等级为三级,最低持有期为90天,业绩比较基准为“中债-新综合财富(1年以下)指数收益率×75% +中证800指数收益率×20%+活期存款利率×5%”。该产品的投资策略颇为创新,在债权类资产打底的基础上,配置量化波动生息策略,通过在模型设定的权益资产中枢上下高抛低吸、波段交易逐步积累收益。从成立公告看,该产品募集规模为1.45亿元。
【收益情况】
周度收益情况:固定收益类理财收益下行。固定收益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0511%,混合类、权益类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分别为0.2075%、1.354%。固定收益类产品中,3年以上期限产品近一周净值增长率均值最高,为0.0794%。1个月以内期限固定收益类产品周收益率最低,近一周净值增长率均值为0.0363%。
人民币、美元、澳元现金类公募理财周内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分别为1.338%、3.924%和2.87%。(统计范围:截至统计日成立满一个月的现金理财)
负收益情况:上周负收益产品占比上升,主要受固定收益类产品拖累。9.94%的人民币公募理财产品(理财公司发行)近一周收益为负。具体来看,近一周收益为负的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比例分别为10.22%、5.2%、16.22%。
约一成固定收益类产品近一周浮亏。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3年以上期限近一周负收益产品占比最高,为25.95%。1个月以内投资期限负收益产品数量占比最低,为6.83%。
【行业热点】
7月理财规模超预期增长2万亿元
根据测算,2025年7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超预期增长约2万亿元至32.67万亿元,主要缘于三年期高利率存款集中到期引发的存款再配置,以及存款利率降幅快于理财收益率降幅,抬升了理财产品的相对吸引力。非银存款高增与理财规模增长有较大关系,由于增量资金多为现金理财和短期固收产品,配置存款的规模较大,预计至少在8000亿。结构上,现金类贡献较低,“固收+”成为黑马,映射市场风险偏好提升。8月理财规模有望突破33万亿元,预计全年理财规模有望达到33.5万亿元。
上周16款ESG理财新发,主题理财产品加速扩容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上周多家银行及理财公司新发ESG、绿色、科创等主题理财产品。其中ESG主题理财产品新发数量达16款,中银理财、信银理财、工银理财、兴银理财、农银理财、上海农商银行均有布局。
〔数据来源: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南财理财通,其中行业热点内容整合自中信证券研究、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