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郭聪聪 编辑丨杨希
7月29日,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下简称“银登中心”)发布了《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年度报告(2024年)》(下称《报告》),这也是其连续第四年发布年度总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统计,2024年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额(以下均为未偿本息口径)为2258亿元,不良批转业务市场再创新高。
(资料图)
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占比持续攀升
银登中心的转让业务包含三类,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对公不良资产批量转让业务,其中个人贷款批量转让业务领域占比最高。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2024年批量个贷业务成交额为1583.5亿元,占整体市场的70.1%,是单户对公业务及批量对公业务之和的2.3倍。
《报告》显示,2024 年我国个贷不良资产转让市场中一个明显的趋势为,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占比持续增长。从资产的构成来看,2024年转让的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呈现三大特征:一是短账龄项目占比提升;二是转让资产多为已核销资产;三是未诉讼资产数量持续上升。
“未诉资产比例上升,说明这些资产仍有较大的催收空间,通过有效催收可能实现较高的本金回收。” 一位资深不良资产行业从业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但批量个人业务单笔金额小、笔数多的特点,也会带来不小的司法压力,尤其是在需要通过法律程序催收时,人力和时间成本都会显著增加。”
同时,《报告》还描摹了一个粗略的个贷不良借款人的画像:在授信额度上,借款人呈现“小而分散”的特点,主要集中在30万元以内;在年龄上,借款人主要集中在40至45岁之间;从地域分布看,华东、华南地区占比最高,其中华东地区的占比已连续四年位居榜首,其转让未偿本息合计占全年已成交批量个人业务的30%以上。
出售价格与逾期时间呈显著负相关
在市场交易机制方面,《报告》显示,成交的批量个人业务在挂牌时绝大多数选择多轮竞价方式,平均合格意向受让方数量接近5家,以保障竞价的充分性和交易价格的合理性。
从交易价格上来看,与2023年相比,转让价格略有上升,其中转让价格与逾期时间呈现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逾期时间越长,转让价格越低。
这一现象在银登中心以往披露的季度业务数据中得到了验证。以2024年第四季度披露的数据为例,逾期一年以内的资产平均折扣率超过11%,逾1-2年的为6.3%;逾期2-3年的约4.1%;逾期3-4年的约3.5%;至逾期5年以上时,平均折扣率已低至 2.5%。逾期1年以内与逾期5年以上的资产折扣率相差超过4倍,充分体现了资产“新鲜度”对其价值的重要影响。
2024年四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
从投资者偏好来看,2024年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市场的投资者更倾向于收购整体规模较大但户均规模小的资产包。
“这类资产包基数大,虽然单笔金额小,但通过规模化催收,收回本金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上述业内人士解释道。在借款人年龄方面,30至50岁的借款人资产更受青睐,原因在于这一年龄段人群通常仍具备一定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资产回收预期相对稳定。
此外,2024年,个贷不良资产转让市场的另一大亮点是参与主体结构的显著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市场集中度明显下降的趋势。
SFC
出品丨21财经客户端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丨江佩佩
21君荐读